刀,百兵之帥,怒發“鴻鳴”之聲;劍,百刃之君,出鞘破風之勢;剪,天工美物,傳承民族智慧……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坐落于拱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是以刀、剪刀、劍為主題的博物館,通過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紹和展現“物開一仞為刀,兩面開刃為劍,雙刀相交為剪”的獨特文化,珍藏著這些器物的傳奇故事。
在經年的發展中,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已經成為杭州市民心中最值得打卡的博物館之一。如今,為進一步優化公共空間,提升展示效果,更好的讓文物貼近百姓生活,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將向社會公開征集博物館提升的意見、思路和構想,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共建共享,打造“不見(劍)不散(傘)”宣傳新品牌,將博物館提升到新的高度!
穿越歷史時光的刀光劍影
訴說著金戈鐵馬的崢嶸歲月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共分為六個單元:刀的歷史、刀與我們的生活、文化視野中的中國刀劍、鑄劍鍛刀以及悍刀寶劍。
從吳越寶劍到現代刀具,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向我們展示了從石器時代到現代的刀劍文化,在館內走上一圈,刀劍的歷史故事和工藝發展一目了然。
除了中國的名刀名劍以外,館內還有各式各樣的海外藏品,瑞士軍刀、克力士劍、雙立人等來自美國、歐洲、日本等諸多地區的當代著名刀具都可以在刀剪劍博物館一探究竟,讓刀劍愛好者大飽眼福。
在剪刀館,館內同樣分了五個單元:剪刀的起源與演變、我們生活中的剪刀、中國著名剪刀產地、和他的剪刀、剪刀的制造。
中國剪刀的歷史目前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這種小小的器具雖然不像刀劍一樣在歷史的舞臺上叱咤風云,卻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美容美發、醫學治療、藝術創作……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剪刀,除了展示各式各樣的剪刀,館內還仿制還原了歷史上著名的剪刀店鋪。有馳名海內外的張小泉,還有北京王麻子剪刀、山東青州剪刀、安徽蕪湖澛港剪刀等各有特色的老字號,游客行走期間可以領略多種多樣的剪刀風情。
打造 “不見(劍)不散(傘)” 品牌
向社會征集博物館改造建議
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對面,是近期升級的中國傘博物館,運用全新的多媒體手段,優化展示陳列效果,為觀眾提供沉浸式的觀展氛圍。
駐足于中國傘博物館的的序廳長廊,由虛擬人物“婳傘”帶領大家“穿越”江南的四季輪轉,了解“傘”的前世今生……
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陳剛說:“在博物館的發展中,我們不斷跟進時代的步伐,用新的方式講述博物館的故事,我們打算延續中國傘博物館的提升方式,將多媒體運用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的提升改造中,但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向社會征集更具創新的改造意見,讓更多人認識到這種傳統工藝的魅力。”
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博物館的改造和建設,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公開向社會征集改造意見,希望觀眾能夠提出具有創新、創意的“金點子”。
陳剛館長說:“我們想從需求端來考慮,多問問大家的意見,了解老百姓需要看到什么,想獲得什么,這樣就可以在設計施工的過程中把這些內容加進去。”
除了征集博物館的整改意見,中國刀剪劍博物館還希望向大眾征集新的藏品,能進一步豐富館內的展出內容。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文保研究部文保員張路說:“像刀、剪、劍在收藏中是比較小眾的,但這些器物背后蘊含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社會背景都是非常豐富的,我們希望開拓收集渠道,為大家講好刀、劍、剪的藏品故事。”
在陳剛館長的暢想中,傘代表著柔情,刀剪劍代表著鐵骨,可以剛好組成一組“CP”,傘館的代表是虛擬人物是女生“婳傘”,刀館的代表是虛擬人物是男生“御劍”,以他們為主角,打造不見(劍)不散(傘)為主題的博物館故事,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到中國傘博物館和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杭州網將推出“杭州工藝美術館——刀剪劍博物館設計提升改造社會征集”專題,真誠希望社會各界能參與其中,為中國刀剪劍博物館的改造和升級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讓博物館能夠好的成為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講述好刀、剪、劍的創新時代的新故事!
版權聲明: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目的在于傳播,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凡本文章所發布的圖片、視頻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020-84317499
廣州德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專業從事于辦公室裝修設計,展館展廳裝修設計,歡迎來電咨詢!
粵ICP備08126626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