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四川省博物館學會陳列展覽專業委員會在瀘州市舉辦年會,并開展了“策展:新理念與新模式”學術研討會。
本次大會吸引了來自省內外博物館領域的專家學者,專委會各會員單位代表以及展陳行業企業代表共計200余人參與,共同探討如何“讓文物活起來”,講好文物故事,提升陳列展覽水平,弘揚優秀文化。
全川展覽百花齊放
四川文博2022年交出了亮眼答卷
從中國西部首座以地學類藏品為主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成都自然博物館,落成開放便一票難求;到與北宋文學大師零接觸的“高山仰止 回望東坡——蘇軾主題文物特展”引發觀展熱潮;再到集修復、展示、參觀于一體的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創新陳列……2022年四川文博單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展覽工作答卷。會上,四川省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陳列展覽專委會主任單位負責人、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代表專委會做了2022年工作報告。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度,四川省博物館學會陳列展覽專委會各會員單位共舉辦展覽406個,其中,基本陳列24個,臨時展覽382個。展覽主題百花齊放,展示內容豐富多彩,展陳手段多元創新,展覽質量穩步上升。在2022年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評選活動中,四川地區有4個展覽斬獲獎項,創歷史之最;在國家文物局2022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名單中,四川省6個展覽成功入選;2022年12月底,《金沙之光——古蜀文明展》在香港文物探知館正式開展,進一步深化了川港兩地在文化遺產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為弘揚四川古代文明拓展了新的渠道。豐碩的展覽成果極大地拓展了四川博物館的影響力,也為今后四川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發展帶來了新經驗和新思路。
大咖云集四川
為打造高質量展覽獻計獻策
“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下如何實現博物館的高質量發展?紅色展館如何利用自身特色進行展覽策劃?當代博物館展陳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工作重點有哪些?”在今天同期舉行的“策展:新理念與新模式”學術研討會中,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中國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委員會主任劉鷺、上海大學現代城市展陳設計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黎等多位專家結合具體案例,就提升策展水平獻計獻策,為未來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益指導。四川博物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博物館、瀘州博物館等也在會上作了專題分享。
重視人文關懷
用紅色資源促進紅色展館持續發展
“我們的展陳觀念從觀眾作為接受者、受教育者、以物為本,要逐步發展為以人為本,互動交流。”圍繞主題“用紅色資源促進紅色展館持續發展”,劉鷺從紅色展館目前的發展現狀,紅色展館主題陳列發展沿革,部分紅色博物館和紅色展覽的特色,紅色文創現狀等方面展開介紹。
劉鷺指出,當前,紅色革命主題展覽已經產生了更深刻的效應,展陳設計也要步步提升,更重視人文關懷和藝術。“未來紅色展館提升陳列設計要有全新的展陳設計理念;站在新的高度,確定新的起點,提出新的發展目標;提升專業人才素質,有較強感知力、表達力、創造力、思辨力、企劃力;科學合理運用創新技術;注重分析應用色彩;合理安排陳列布展工期力爭多出精品。”
當下更需要“讀懂中國”
偉大的時代總有偉大的根源
“博物館展覽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媒體,要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和社會價值體現導向。”李黎在專題分享中說,博物館的展覽是要回應當代的,需要思考和展示多種元素之間的辯證關系。
李黎認為,偉大的時代,總有偉大的根源,沒有哪個時代,比當下更需要“讀懂中國”。無論是理解現在的中國,還是未來的中國,都可以在古老中國一路走來的軌跡中得到借鑒和啟示。“把握歷史進化的來龍去脈,可以清楚我們今天所處的位置;把握所有要素之間的聯系,可以看清世界變化的規律。”
版權聲明: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目的在于傳播,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凡本文章所發布的圖片、視頻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020-84317499
廣州德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專業從事于辦公室裝修設計,展館展廳裝修設計,歡迎來電咨詢!
粵ICP備08126626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