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
位于沈陽市鐵西區的中國工業博物館(以下簡稱“工博”),就是這樣一個特色獨具的窗口。從2012年5月18日正式迎客,開館逾十載的工博即將迎來大規模的煥新升級。
如何升級?步驟怎樣?3月2日了解到:升級后的工博在展館設計、展陳方式等方面都將有巨大改變,既豐富內涵,亦拓展外延;目前,工博新的展陳大綱已經編制完成并提交審定,各展館仍正常開放,預計四五月份進入集中施工階段,屆時將視情況調整開放安排。
特色鮮明 觀者盈門
建在工業遺產原址之上,收藏展示一個又一個新中國工業史上“第一”的產品或紀錄,是工博的魅力所系、引力所在。
2011年,沈陽鑄造廠歷史最悠久的翻砂車間被完整保留下來,以此為基礎擴建而成的工博,于2012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開館。館長王榮巍介紹,中國工業博物館設計占地面積5.1萬平方米,擁有館藏品1.3萬余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59件、三級和一般文物300余件,是一座工業題材的綜合性博物館。繼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工業遺產等榮譽稱號之后,近期,工博又成功躋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53個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名單。
多重榮譽加身的同時,工博內,珍存的車間原貌、真實的生產場景、一個個鮮明的工業符號,吸引著無數人專門來看老機器,甚至有的觀眾多次來、反復來,重溫那段火熱歲月。開館十年來,工博累計接待中外游客500余萬人次。
建言獻計 助力升級
十年過去,已待更新。去年5月,鐵西區發布消息稱,將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調整工博場館布局與功能區片劃分,并以工博為核心打造工業博物館片區,作為鐵西區重點城市更新區域之一。
同時,本著“開門辦館”的原則,工博面向社會廣泛征集與中國工業相關的老物件和老故事。2月23日下午,工博又迎來了沈陽地區的35家企業代表。參觀過程中,企業代表深入了解了工博展陳背后深厚的中國工業文化底蘊,座談交流,各抒己見,為工博升級獻計獻策。
通用技術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沈陽第一機床廠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黎先東提出,要圍繞“技術和糧食一樣,靠別人靠不住,要端自己的飯碗,自立才能自強”的精神,大力展示工博開館之后至今的十年里中國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與成就;要放開眼界、擴展內容、增強互動、提升體驗,豐富展陳的現代元素和時尚感,為工業機器注入故事的親切和文化的溫度。
沈鼓集團高級顧問劉勝民建議,要加大館內聲光電設備的使用,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以數字化“激活”展品,并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多管齊下構建起游客與文物的情感聯結,提升參觀體驗。來自中國航發黎明、航空工業沈飛等企業的代表,也分別就內容挖掘、展示技術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攜手各界 講好工業故事
“展陳大綱通過審定后,我們將抓緊與設計單位對接,啟動招標等環節。”王榮巍介紹,“全力以赴高質量實施升級工程,力爭讓新工博在今年7月全新亮相。”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此次升級將堅持紅色基因與人文精神并舉、國家發展與城市沉淀并舉、歷史厚重與大國重器并舉、工業技術與當代審美并舉、傳統展陳與現代媒體并舉、知識傳播與觀覽體驗并舉的方向和路徑,同時,把展陳提升與市場運營、人才隊伍建設結合起來,推進工博向國家一級館邁進。
開門辦館,一以貫之。王榮巍說:“我們張開雙臂歡迎全社會關注工業文化的友人,歡迎各大企業,多參與到工博的升級建設中來,為博物館提供更多有特色、有故事的產品和歷史資料。我們也可以通過共建、借展、部件展示等多種方式,促進資源共享、發展共贏,與各界攜手講好中國工業故事,傳播好中國工業精神。”
在鐵西區的整體設計中,圍繞工博打造的工業博物館片區,不僅是面向全社會宣傳工業文化、弘揚工業精神的重要窗口,也將成為沈陽“英雄城市”建設的新標識,遼寧“六地”紅色文化之“共和國工業奠基地”的新地標。
版權聲明: 該文章出處來源非本站,目的在于傳播,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站無關;凡本文章所發布的圖片、視頻等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盡快刪除。
020-84317499
廣州德科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專業從事于辦公室裝修設計,展館展廳裝修設計,歡迎來電咨詢!
粵ICP備08126626號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ECOR